0315-4558179
首先,大家一定要记住的是可以看辽阳高质量养殖鱼虾饲料的包装,正规的厂家都有成分介绍,鱼饲料里面肯定要有鱼粉的,鱼粉多的肯定比较好。看完成分接下来就是打开包装,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看颗粒的均匀度和饲料的颜色。好的辽阳养殖鱼虾饲料颗粒是比较均匀的,如果饲料颗粒看起来大小不均匀那就要小心了,还有就是看颗粒颜色,颜色太红的不好,感观上是淡红发亮的比较好。然后再是闻。还可以试着闻一下鱼饲料的味道,好的鱼饲料闻起来是没有什么刺鼻味道的,一般没有刺激性味道就可以。好的饲料初闻时具有一股腥香味,即使闻的时间久了也不会有臭的感觉。其实如果您不介意的话,还可以品尝,专业的鱼友可以自己尝下饲料,如果无涩口感,无腥臭味,入口即化,这样的鱼饲料就是好饲料。将少许颗粒饲料放入水中,看其在水中的发散速度,鱼料不宜超过4分钟。另外散开后饲料在水中分层,可进一步观察其主要原料、糠麸类及杂质。
高质量养殖鱼虾饲料是养鱼的较大成本之一,讲究科学的喂料方法,不仅有利于鱼的健康生长,而且可节约饲料,有效提高养鱼效益。而颗粒饲料。鱼类颗粒饲料的直径通常为2.5毫米-8毫米,长5毫米-10毫米,可直接投撒饲喂。饲料受潮不要直接投喂,要先将其晾干或晒干,然后再投喂;如辽阳高质量养殖鱼虾饲料变质则不宜再饲喂,以防鱼类食后中毒。饼类饲料饲喂小鱼应敲碎、浸泡、磨浆后投喂,喂中到大鱼将其浸软即可。大颗粒的谷物如玉米,宜加工粉碎后喂鱼;小颗粒的如谷粒,可将其发芽后喂鱼,幼嫩的谷物白芽营养价值高,鱼吃了易消化,吸收快,增重快。青绿饲料。喂中到大鱼一般将青绿饲料去掉泥土后即可直接投喂;喂小鱼则应将其切碎或打浆,再加0.2%的食盐拌匀,泼洒投喂。将青绿饲料切碎后煮熟,拌入适量糠麸、苏打,小鱼更喜欢吃。糟糠饲料喂小鱼应将糟糠类饲料浸软磨浆;喂中到大鱼则宜将其发酵至有酒香味时投喂。初喂时先少量投喂,以后逐渐加量,但不宜超过每天喂料总量的30%。
辽阳高质量养殖鱼虾饲料本身的营养成份,对饲料的系数影响很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饲料的两个主要营养指标,而且其含量越高饲料系数就越低,鱼类的消化吸收就越好。但同样含量或相近含量的饲料又与其有效成份的存在状态和结构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以大麦、燕麦和小麦为例:鲤鱼对这三种高质量养殖鱼虾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为“大麦>燕麦>小麦”。这主要是小麦蛋白质质量比大麦和燕麦差,也就是说小麦中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低。此外,饲料中必需的营养成份含量过高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如蛋白质含量过多时,鱼体蛋白质的积蓄量几乎不变,体重的增加并不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成正比。这不但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还污染水质。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大的是水温和水质。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活动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长,其利用率也低,例如鲤鱼在水温20-27℃时,对饲料利用率比14-15℃时大两倍以上。
辽阳高质量养殖鱼虾饲料质量简单辨别方法。色泽。质量较好的虾饲料呈浅灰黄褐色,色泽一致,油润,但颜色受原料色泽的影响,会有深浅变化,不可以视为主要质量因素。气味。质量较好的虾饲料有清香的鱼粉、虾或鱿鱼气味。久封打开,不能闻到刺鼻的气味,也不能有油脂氧化的气味。清而不浊表明这种鱼粉质量较好;浓浊鱼粉味,说明使用的鱼粉、鱼油较多,质量较差。外观要求。好的虾饲料表面光洁,断口平整,长短比较一致,颗粒均匀。粉碎细度。用玻璃瓶将虾饲料压碎,观察粉碎细度。好的虾饲料粉碎得比较细,没有明显的大颗粒。耐水性和软化时间。将虾饲料浸泡到水里,2~3小时后虾饲料膨胀而不散,不起缝,不断裂,两头不“开花”。浸水30~40分钟后全软化,手捏虾饲料无硬心,捏扁虾饲料也不散开的虾饲料质量较好诱。食性。用自制的小网将少量虾饲料沉入虾塘中,约半小时后,将小网提出水面,观察网内虾饲料吃剩了多少,网内有虾多少,判定虾饲料的诱食性。好的辽阳养殖鱼虾饲料,虾不会有采食障碍,习惯了便能正常摄食。
文化层次及对高质量养殖鱼虾饲料的认识不够,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并不能考虑到营养的均衡,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某些添加剂的作用。比如甜菜碱、氯化胆碱,在很多养殖户自配的饲料中,并不会考虑去添加这么一些东西,而这样一些添加剂对于营养成分特别是脂肪的转化意义重大。 养殖集中区的一些小型饲料加工厂提供自配料服务,厂内并无专门饲料配方员,完全依照养殖户要求生产饲料,以上问题尤为突出。错误的用药习惯:有些养殖户习惯于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原粉或者抗生素,用来预防细菌性疾病。这样的做法只会加大肝脏的负担,破坏肠道内细菌的正常菌群,加重致病菌的抗药性,造成养殖水产品的品质下降,养殖动物发病时治疗缓慢甚至无药可用的境况发生。另外一些中药制剂比如三黄粉,大蒜素等被渔药企业神化,部分养殖户会在每次购进的辽阳养殖鱼虾饲料中刻意添加这些制剂以求养殖过程顺利,笔者在一线走访中发现,这样的做法对于鱼病的预防及养殖动物的生长并无太大益处甚至起反作用,应对养殖户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