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4558179
水产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指饲料入水浸泡时间后,保持组成成分不被溶解和不散失的性能。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来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溃散的少时间来表示。通常要求鱼饲料的散失率小于20%(浸泡30min),对虾饲料的散失率小于12%(浸泡2h);同时要求饲料在浸泡过程中表面能形成一种保护膜,使水溶性元素不被溶失,否则容易造成饲料的浪费、水体的污染、鱼体对饲料消化吸收的障碍和饲料系数的提高。因此,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评价水产饲料的一项重要指标。
常用水产饲料原料的水中稳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面粉—棉籽粕—小麦—鱼粉—菜籽粕—豆粕—蚕蛹—麸皮—玉米黄粉—玉米—米糠。即使是同一种原料,由于来源不同和处理方式不同,其产品的耐水性也有所差异。有人对不同来源的三种典型的菜粕进行实验,发现三者的耐水时间分别为25min、50min、150min;用微波、烘烤和挤压三种方法制得全脂大豆粉,其中以挤压的效果好。此外,原料的新鲜度及种类也是影响饲料颗粒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新鲜原料,粘结能力强,制出的饲料耐水性好,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花生粕等。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原料生产的饲料,其颗粒质量高。研究发现,动物性蛋白原料的制粒效果比植物性蛋白原料好。因此,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多使用动物性蛋白质原料。
适宜的淀粉、粗纤维和水分含量
淀粉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糊化,利于粘结,是影响水产颗粒饲料水中稳定性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鱼用饲料的蛋白质水平要求高(25%—45%),所以对淀粉类原料的用量有限制。粗纤维粘性差,因而影响颗粒的硬度和成形率,水产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应控制在3%—5%。原料中的水分不但影响粉碎的质量和产量,而且制约着制粒效果,一般压粒前原料的含水量控制在12%—13%。